第三百三十三章 迁都多喜-《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此城门,今后可称为‘正阳门’——”

    新的皇宫和与之相配的城门,都是按照郭默给的草图建造的,位置、结构和规格,大体都标注了出来。

    唯独一些城门的名字,郭默故意留了一手,就为了今日当众来显摆一下。

    紧接着,前边出现一个硕大的广场,不远处红色城门楼子的背景下,让郭默一度产生了错觉。

    可惜,没有那熟悉的纪念碑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。

    从汴梁随行而来的人员,哪里见过如此宽阔的广场?都被这份浩瀚给震惊了。

    尤其很多人听说这完全出自于皇帝陛下的设计,对郭默的崇拜之情,更是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“此城门,今后可称为‘天安门’,相对北边的可称为‘地安门’,而两侧分别为‘左安门’和‘右安门’——”

    一下子,皇城四门出现了。

    继续往北走,就没有这么多将士和官员随行了,尤其是到了宫门处,仅仅留下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随行,而“虎贲”军也只留下了两千人。

    原来留守在中都城的一百七十名“锦衣”,也在正副统领“铁掌无情”陆平生和武南天的率领下,身着盛装,腰挎标志性的雁翎刀,紧紧地护卫在郭默的左右。

    “此宫门,今后可称之为‘午门’,北侧的宫门为‘神武门’,左右各为‘西华门’和‘东华门’——”

    这就是宫城四门了。

    再往里走,郭默就仿佛又穿越回了前世,虽然很多细节上,跟他记忆中的故宫还是有很多的差别,却足以让他有重临前世之感。

    “众卿先到太和殿去吧,容朕更衣就来。”

    以内阁为首的几位重臣,率领着文武大臣,前往太和殿等候郭默,也好给他们一个熟悉和震撼的机会。

    “蓉儿,皇宫还没完全建好,不过坤宁宫、太极殿和养心殿已经可以入驻,你就和莫愁、嫣儿先一起住在坤宁宫吧,让几个小的住到太极殿去,养心殿先给我留着吧。”

    黄蓉是后宫之主,虽然大家都算是非常熟悉的人,郭默自然可以做到一言而绝。

    但是,出于对皇后这个身份的尊重,郭默还是以商量的口气说道。

    “默哥哥,这么大的地方,我们姐妹三人住在一起,完全没有问题,几个小的也好说,一会儿看看怎么给龙儿和襄儿安排住处。”

    这里边,小龙女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,今年已经十七岁了,因为从来没怎么接触过外界,就一直跟在了李莫愁的身边。

    黄蓉如何安顿后宫,咱们暂且不提,在三女的帮助下,郭默除去满身的甲胃,换上了正式的皇冠龙袍。

    “臣等拜见陛下——”

    郭默高坐在太和殿内,太和殿就是俗称的金銮殿,也是故宫中面积最大的宫殿,不是临安、洛阳或汴梁的宫殿能比拟的。

    “众卿平身吧——”

    身边没有站着老太监,不顾郭默的反对,老赵扩硬是将曹山和曹海都塞给了郭默。

    郭默也很是无奈,又不好博了老爹的面子,而且有些事情,还真的需要用到宦官,郭默就半推半就地接受了。

    不过,他要求严格控制宫中太监的人数,不得超过一百人,其他的能用宫女或侍卫的,坚决不用太监。

    “虎贲”军都统制陆冠英,一身戎装站在郭默的身侧,他现在的身份是大宋的镇殿将军,除了“锦衣”之外,能调动皇帝身边所有的护卫。

    “众卿,今日我大宋迁都中都城,有些城池就需要更换一下名称了。”

    “临安,当年在大宋汴梁宗庙被毁、中原沦落之时,成为大宋暂时驻跸之所,终究也只是‘临安’而已,从今日始更名为‘杭州’。”

    “中都城,更名为‘bj’,作为大宋朝的首都,另外,将一句话写进赵氏的族谱,望后世子孙永远铭记!”

    “不和亲、不赔款、不割地、不纳贡、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”

    “此为后世赵氏子孙的祖训,但凡有违背着,内阁可召开会议,有权表决更换皇帝人选——”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——”

    “陛下不可——”

    “我主威武——”

    “陛下——”

    可了不得了,满殿文武大臣,还沉浸在迁都的喜悦之中,尤其是看到如此庄严、雄伟的新皇宫。

    现在,作为大宋皇帝的郭默,居然在这么一个重要的日子里,说出了如此豪迈的宣言式的言语,而且是要作为“祖训”流传下去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尤其郭默还是一位强势的君王,居然能说出内阁有权召开会议,商议更换皇帝人选一事?

    “陛下,您真乃是千古未有之君啊——虽然此时我大宋的疆土不是历朝最大的,军队也未必是历朝最勇勐的,但是,陛下的胸襟却是前无古人的啊!”

    作为此时的百官之首,吏部尚书薛极也激动的很。

    曾几何时,老薛极还担心郭默会成为汉武帝刘彻式的人物,大宋积累多年,国库也算是充足,但是也经不起一个喜欢“穷兵黩武”君主的霍霍啊。

    而如今看来,完全是他多虑了。

    郭默是打了不少仗,有些更是他亲自参与指挥的,包括到现在,“靖难”军跟蒙古军之间依然时有摩擦。

    而孟共率领的“敦武”军,现在还在扫荡西辽国的残余力量。

    “报——‘靖难’军副都统韩宝驹和‘敦武’军副都统王坚联名奏报,蒙古人已经被赶往漠西、漠北,中都千里之内,再无蒙古人的任何军力——”

    一个报信的传令兵,手持带着三根鸡毛的军报,异常狼狈地跑到了太和殿的门前,旁边还有两名护卫他的“锦衣”。

    “今日大宋都城乔迁之日,就收到北疆如此战报,实在是可喜可贺啊,臣薛极为陛下贺,为大宋江山贺——”

    “臣等为陛下贺,为大宋江山贺——”

    随着吏部尚书薛极的出班跪倒,其他文武众臣也纷纷出班跪倒相贺。

    “哈哈,好,这还是真是一个好消息啊!一千里地,足够双方有个缓冲了。”

    “责令‘敦武’军和‘靖难’军两位副都统,勿要再做追击,依据具体地形,每隔百里左右,务必筑城一座,先是简单的军堡就行,日常再慢慢扩建——”

    “责令内阁和兵部,迅速核对军功,拟一个条陈递上来,户部务必督紧粮草军需供应!”

    “臣等遵旨——”

    相应官员出班应诺。

    这波恭贺声刚刚过去,午门外又有军马疾驰而来,并一路大喊。

    “西辽大捷——”

    “速速宣上殿来——”

    那么大的声音,很多文武都听到了,更不用说功力通玄的郭默了。

    “报——启奏陛下,‘敦武’军孟都统,已于一个月前消灭了西辽国最后一支抵抗力量,如今西辽国已经纳入我大宋的版图了——”

    看到来人,也是一身的风尘仆仆,却丝毫不影响今日隆重的场合,反而随着他口中的奏报,为今日的迁都增添的不少色彩。

    “哈哈,好,好啊,居然好事成双了!一会儿就在太和殿前的广场,盛排延宴,遥贺孟都统和‘敦武’军的弟兄们开疆扩土!”
    第(2/3)页